師大首頁 訪問舊版 聯系我們 蒙語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頁學術科研學術動态 → 正文
學術動态

伟德首页官网“碧立格”系列讀書報告會 博士研究生第41期

[日期:2022-06-12]

兩位主講人分别分享了選自于《民族研究和《民族文學研究》的兩篇論文,從論文的作者簡介、理論背景、主要内容研究意義等方面進行了較詳盡地介紹。

高旭同學分享的論文是《中國大一統思想及各民族共創中華的集體憶,發表于《民族研究》2022年第1分享者首先介紹了論文作者、發表期刊等基本概況,其次重點介紹了該文章的主要内容,研究意義等。文章主要包括七個部分,主要論述了在大一統思想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國少數民族做出的重要貢獻。從魏晉南北朝到遼朝,少數民族在大一統的“共祖異族”理論框架下,以炎黃血脈認同為共識,創建了一個個局部統一的多民族政權;在金、元、清三朝,少數民族則在“我本中國”的理論框架下,以國家認同為共識,建立了統一(或局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其中,以北魏為代表的北方少數民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創造性地踐行了“脫夷統華”理論;在後唐、後晉、後漢三朝,沙陀人憑借“政治正統”完成正統建構;契丹人更是在“脫夷統華”理論中增添了“北極之下為中國”的内容,擴大了“中國”的内涵。金朝建立後,多民族的中國觀被創建出來,中國大一統思想開始進入“我本中國”的理論進程。元、清兩朝都是這一理論的成功實踐者。這些思想的積極影響,最終鑄成了各民族共創中華的共識。

蘇日娜同學分享的論文是《文本、話語及語象:民間故事畫的時空叙事關系研究》,發表于《民族文學研究2021年第3期。主要論文作者、相關研究背景、論文内容個人反思和拓展閱讀文獻等幾部分做了分享。分享者首先對叙事學研究和畲族的長聯故事畫做了簡要介紹,之後從文本制作——行為、人物及互動交流過程,話語——故事時間與圖像空間,語像——“時間的空間化”與“空間的時間化”三個方面重點介紹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圖像作為叙事行為的一種載體,迥異于話語叙事的順時性空間叙事模式,而文字叙事在某種程度上雖也具有空間叙事性,但更依賴于線性發展的時間創作手段。話語或文字的圖像轉譯反映了時間向空間的移動,而圖像之所以能叙事,則表現了空間對時間的回歸,即對話語或文字解讀功能的實踐。任何圖像都有其創作背景和使用語境,所以對文本語境的還原是闡釋圖像叙事及其創作機制的基礎,而對生活語境的探查則是理解圖像叙事之于其實踐者的意義和價值的關鍵。

通過對推介書籍和論文的閱讀以及深入讨論,大家在論文寫作、思辨深度、問題分析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精讀最新學術論文,能夠幫助各位同學立足自身學科,博彩其他學科知識,充分掌握閱讀文獻的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素養。


上一條:伟德首页官网“碧立格”系列讀書會
下一條:伟德首页官网“碧立格”系列讀書報告會 2021級社會工作碩研班第三組讀書報告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