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首頁 訪問舊版 聯系我們 蒙語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頁學術科研學術動态 → 正文
學術動态

内蒙古大學韓慧玲副教授為我院師生做“中國實錄體及《明實錄》的史料瑰寶”的學術講座

[日期:2024-09-14]


2024913日(星期五)上午,在内蒙古師範大學田家炳書院421教室,内蒙古大學蒙古曆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韓慧玲老師,圍繞中國實錄體史書及其代表《明實錄》的珍貴史料價值,為伟德首页官网中國少數民族史專業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韓慧玲副教授多年來從事有關明蒙關系以及明代蒙古漢籍史料的研究,成果豐碩。先後主持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明史紀事本末》蒙古史史料研究2014—2018)、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明人邊政蒙古類著述有關明蒙相互依存關系史料整理與研究2022-2026)等各級别多項項目。

韓慧玲老師圍繞中國實錄體及《明實錄》的史料價值,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講座内容涵蓋了明代蒙古漢籍史料的特點、《明實錄》的史料價值、修撰過程、對後代史書的影響、收藏及流失情況,以及私撰史書的發展脈絡。

韓老師開篇将聽衆帶入到元朝之後明代蒙古史進入北元時期,蒙古政權與明朝并行史實中。面對蒙古文獻散失的情況下,明朝史籍中的有關蒙古的記載就成為了發掘研究的關鍵。明代漢籍史料體系以官方文獻為核心,融合多方智慧,為蒙古史研究提供堅實基礎。《明實錄》作為實錄體史書典範,編纂嚴謹、内容豐富,記錄皇帝言行與朝政變遷,促進史料傳播。韓老師剖析其編纂過程以及史官所展現出來的才華。實錄體史書為紀傳體國史及後代正史編纂提供了基礎,确保曆史信息連續完整,對中國曆史傳承意義重大。《明實錄》雖未完整保存,但仍是後代史書的重要參考,影響私修史書。其收藏從宮闱機密到民間傳抄,豐富了私史資料,影響編纂體裁與内容。嘉靖、隆慶兩朝實錄尤受學者關注。雖未正式刊印,其影響力跨越時空,推動明代中後期及後世曆史編纂與學術研究。自上世紀30年代起,學界系統整理研究《明實錄》,推動邊疆史、民族史等領域發展。《明實錄》作為橋梁,連接古今、官民、曆史與現實,其地位與價值不可替代。

597FC

本次講座深入探讨了實錄體史書及《明實錄》,拓寬了我們對明代曆史及史料研究的視野,韓慧玲老師的精彩講解獲高度贊譽。衷心感謝韓老師的分享與付出,期待未來更多此類學術講座,持續啟迪我們的學習與研究。

上一條:伟德首页官网“碧立格”系列讀書報告會預告博士研究生第76期
下一條:我校隆重舉行“一西文化講壇”第五講學術講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