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晚伟德首页官网2021級學碩一班在“騰訊會議”舉行了第6期“碧立格”系列讀書報告會。參加本次會議的五個專業有人類學、民俗學、宗教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本次讀書會的彙報者是是來自2021級民族學專業的麻芳雪同學,彙報的書目是《禮物的流動》。民族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麥拉蘇副教授出席本次讀書報告會并進行了指導與評價。會議主持人是2021級民族學碩士研究生宣儉玲同學。會議主要分三大環節。分别是主講人講解《禮物的流動》這本書;全體參與發言與讨論;指導老師的點評。

首先大家從主持人的話題引導和指導老師的介紹中開始了此次的讀書報告會。主講人首先對本書作者進行了介紹。閻雲翔,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類學教授。閻雲翔先生系著名學者張光直的學生,早年著作有《禮物的流動》,最近,他的英文專著《私人生活的變革 一個中國村莊裡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 1949~1999》獲得美國著名的曆史學學術著作獎-列文森獎。這是為紀念美國著名漢學家列文森而設立的,每年隻頒發給兩本亞洲研究專著的作者。閻雲翔先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裔學者。
主講人分九個部分對本書進行了詳細講解。1.人類學中的禮物與中國社會,主要介紹了人類話語中的禮物,中國社會中的禮物饋贈與人際關系和本項研究的框架;2.下岬村:田野工作地點的概述,講述了下岬村的源起,社會變遷與經濟發展,身份群體及其近來的變化,親屬結構;3.禮物的世界:初步的分類、其中包括分類範疇和禮單,儀式性場合中與非儀式性場合中的表達性禮物饋贈,下岬村的工具性送禮 ;4.禮物經濟與關系網絡:主要包括村民的随禮開支和義務性禮物饋贈與關系的培養,以及禮物饋贈與行動關系網絡;5.鄉村社會中的關系結構:講到了本土關系概念與地方的小世界,實踐性親屬關系與私人網絡和關系網絡的型構;6.互惠原則與人情倫理,饋贈規則和互惠變化:這部分講述了人情和禮物交換的道德性,人情的情感方面和禮物交換的意義與人情的嘗試性概括;7.禮物交換關系中的權利與聲望:解答了禮物交換的不均衡和社會等級中的單向饋贈,以及非均衡互惠和社會等級的再生産,收禮榮譽與送禮競争;8.婚姻交換與社會轉型:詳細介紹了書中對彩禮和嫁妝以及新郎家與新娘家的婚姻投入,婚姻交換的性質;9.結論:社會主義、關系、人情與禮物中重審了關系和人情,交代了禮物和中國的禮物有何共同之處,又有何區别之處。對于禮物經濟和社會主義複興還是轉型從多方面分析給出了答案。

主講人結束分享後各專業同學踴躍的從各自專業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讀書感想與收獲。同學們提出的疑問分别有:村民們理解的關系是什麼?“禮”其實是一個與中國“禮樂文明”關系密切的概念,它的曆史譜系中,早已包括了“再分配式”的“朝貢制度”,而這種朝貢制度本身也包含着“表達性”的和“工具性”的雙重性。那我們常說的“禮儀之邦”與民間送禮行為之間又有什麼關系?怎樣理解網絡虛拟環境中陌生人的送禮行為?人們為什麼在直播間送禮?禮和物的關系是什麼?如何呈現等等。對于以上話題各專業的同學們紛紛加入了讨論,讨論氛圍也及其熱烈。

麥拉蘇老師對此次讀書會的講解和同學們的讨論做出了評價:“《禮物的流動》這本書我很早讀過,那麼它是我們民族學、人類學,包括我們社會學這個研究領域非常著名的一本書。今天麻芳雪同學把這本書的内容非常詳細、細緻地給我們進行了一個闡述,那麼大家認真讀過的或者是沒有讀過的同學,通過這樣的一個闡述對這本書的作者的情況,書的整體的框架和它的核心的思想以及一些理論的基礎等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我覺得,這是利于同學們進一步的去探讨這本書的。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去使用這本書的一些方法,理論,都是非常有幫助的。麻芳雪同學也做了一個非常充分的一個準備,所以特别感謝你的分享。那麼咱們五個專業的同學也都談到了自己的一個認識。我覺得,我們學習的專業不同,大家的理解的視角也不同。本身讀書呢,他是一個很個人化的一個事情,每個人因為他的這個專業背景的不同,包括他人生經曆的不同,對于本書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大家真的是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最後,麥拉蘇老師對同學們提出的每個問題,從專業高度做了解答和總結,供同學們進一步思考。并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