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師範大學宗教學研究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初,和中國宗教學的複興幾乎同步,迄今已有30多年的悠久曆史。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内蒙古師範大學湧現了一批緻力于蒙古族宗教文化和蒙古族宗教文獻研究的學者,這些學者研究的領域涵蓋了藏傳佛教在内蒙地區的發展史、蒙古族佛教文學,以及薩滿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内蒙地區的傳播史,蒙古族宗教文獻、蒙古族宗教思維等各個領域。
1999年,我校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區第一所宗教研究所,由金峰教授擔任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2003年研究所被批準設立宗教學碩士點,2004年開始面向全國招收宗教學碩士研究生,成為内蒙古自治區最早招收宗教學碩士的學位點。
為了充分發揮我校在宗教學研究領域的優勢,提升學校宗教學研究的協同創新能力,内蒙古師範大學于2014年9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我校共同創建了“内蒙古師範大學佛學文化研究院”這一高端科研合作平台。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也決定在我校建立“蒙古佛教研究基地”,研究院與研究基地于2014年11月11日同時在我校隆重挂牌成立。
内蒙古師範大學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黨委書記曹中建擔任研究院的顧問委員會主任;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長卓新平教授擔任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魏道儒教授擔任佛學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主任紀華傳教授擔任執行院長,兼任漢傳佛教研究所所長;聘請金峰教授為首席專家。2015年,内蒙古師範大學聘請了卓新平、魏道儒兩位學部委員擔任我校兼職博士生導師,同時陸續聘請了金澤、王志遠、紀華傳、何勁松、李建欣、唐曉峰、曾傳輝、周廣榮、嘉木揚·凱朝、夏德美等多位宗教學名師擔任我校兼職教授與兼職碩士生導師。
大批的宗教學高端人才的柔性引進,為我校宗教學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迅速提升了我校宗教學科研與教學的綜合實力。我校以内蒙古師範大學佛學文化研究院為科研創新平台,依托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的高端學術資源,以内蒙古藏傳佛教發展史及北方遊牧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為中心,在科研創新、研究生培養、教育教學、精品課程打造、學術交流等多方面展開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近五年來,我校以佛學文化研究院為創新平台,整合資源申報各類科研項目,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6項,省部級重大項目1項,省部級一般項目3項,科研資金合計520萬。五年來陸續出版專著8部、編著5部、譯著2部、教材1部,發表各類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2篇,蒙古文核心期刊論文15篇。
此外,内蒙古師範大學佛學文化研究院還與蒙古國科學院曆史考古研究所、蒙古國興盛時輪文化中心、中國重慶市華岩文教基金會、内蒙古佛教文化博物館等多家機構簽署學術研究、文創産品開發協議,承擔多項橫向課題,獲得良好的社會聲譽與效益。
内蒙古師範大學佛學文化研究院堅持以内蒙古藏傳佛教及北方遊牧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為特色,同時努力拓展宗教學理論、漢傳佛教、蒙古族佛教藝術、蒙古族信仰民俗等相關領域與學科的綜合性研究。佛學文化研究院的發展目标是充分利用我校宗教學研究與學科建設的地域優勢與民族文化資源,進一步有組織、有規劃、有目的、全方位地深入開展對蒙古民族等北方遊牧民族宗教文化的研究,力争在短時間内将佛學文化研究院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遊牧民族宗教研究的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