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3日至5月18日,伟德首页官网派出分管教學的智如水副院長為組長的一行六人,奔赴雲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三所高校,就民族學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實驗室建設、本碩博一體化培養等情況進行了調研學習。
雲南大學民族學學科創建于20世紀30年代末,時有吳文藻、費孝通、楊堃等一批享譽中外的著名學者任教于雲南大學,為雲南大學民族學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和優良的學術傳統。2017年雲南大學民族學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并在教育部的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獲評A+。
廈門大學是中國人類學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人類學研究的南方重鎮,在國際人類學界也享有一席之地。自20世紀30年代林惠祥先生創立該學科以來,曆經幾代人的努力,廈門大學的人類學研究形成了自身優勢與特色,其人類學研究所、人類博物館、人類學系以及中國人類學會“四位一體”的建制,使之成為中國人類學學科體系建設最為完備的範本。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學科是該校傳統優勢學科之一,1986年開始招收民族學專業本科生,同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9年被國家民委确定為重點學科,2008年被評為湖北省高校優勢學科和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008年被教育部定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
本次調研學習活動是應我院制定民族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需要,對上述三所高校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學習,收獲頗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民族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通過此次在雲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調研學習,已取得其民族學、人類學培養方案。在接下來制定我院民族學本科生培養方案過程中,借鑒和學習這三所高校經驗的同時,也要體現我院本地特色教學和特色課程設置。
二、實踐教學。雲南大學民族學專業本科實踐教育基地已建成14個,他們有意向與我院共享實踐教育基地,包括互派本科生、研究生進行田野調查工作。廈門大學人類學專業本科生實踐教育基地在廈門市周邊地區,其院方也表示願與我院學分互認、互派學生交流學習和進行田野調查,但存在住宿緊張的問題。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本科生實踐教學地點由帶隊老師指定,田野調查對象主要是中部、南部的少數民族,如:土家、苗族、畲族、黎族、景頗族、珞巴族、京族等等。調研中得知,三所高校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田野調查工作,田野調查時長3周——7周左右。
三、實驗室與實訓基地建設。雲南大學建設有民族學與社會學信息化實驗室和雲南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廈門大學有生物人類學實驗室和人類博物館;中南民族大學有民族學人類學田野調查實驗室和民族學博物館。
四、調研獲得幾點啟示。
1.本碩博連讀。為有效留住優質生源和接下來的學曆培養方便,三所高校很注重本碩博連讀一體化培養,設置本碩銜接課程,壓縮連讀帶來的時長,這樣學生也願意選擇連讀方式。
2.招收優質生源。抓住生源源頭,他們每年都派出若幹招生宣傳小組,奔赴全國各地進行招生宣傳活動。
3.團隊建設。學院内部設置若幹科研攻關小組,每組由一名科研能手任組長,進行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攻關,項目申報等事宜。
4.特色課程。三所高校民族學、人類學學科建設各有所長。如:雲南大學主要做雲南地區各少數民族的研究為主責;廈門大學人類學、民族學研究則以東南地區民族研究和閩台、東南亞研究為特色;中南民族大學以中部和南部地區各少數民族文化和民族問題研究為主業,因此在課程設置上都會有所側重。
5.本科生導師制。三所高校均施行本科生導師制,一般來講每一名任課教師帶3至4名本科生,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全程帶領,内容包括閱讀文獻、學年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有時還涉及到個人生活難題和情感波動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