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最大可能避免疫情輸入校園、守住不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底線,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駐呼高校第一時間實施靜态管理。為保障24萬在校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高校輔導員們第一時間駐校到崗位,義無反顧承擔着搬運物資、配送餐食、組織核酸、統計信息、托運垃圾等工作。就是這樣一群輔導員,默默堅守着自己“責任田”,以實際行動闡釋:學生在哪裡,輔導員的工作陣地就在哪裡!
01變身“大白”的守護人
10月1日,内蒙古師範大學輔導員沈曉倩接到緊急命令,校園要立即進入疫情緊急管理狀态,并馬上組織校内核酸檢測。一時間,呼和浩特市各地醫務工作者告急,面對1.8萬師生的龐大檢測量,她主動報名參加核酸檢測協助工作,化身為一名“大白”。從戶外核酸到上門核酸,變的是逐漸嚴密的檢測流程,不變的是每日長達6個小時的全副武裝。穿上“大白”就沖到一線,脫下“大白”就為學生送飯買藥、物資消殺、數據核查。

面對疫情和管理政策的不斷變化,她入駐學生公寓,與學生同吃同住,利用宿舍樓微信群開展思政工作,給不清楚實際情況的學生家長打電話,講述學校的防疫政策。同時,她還組織各班心理委員搭建心理反饋通道,及時解決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
02曬爆皮的白發書記
9月30日晚,内蒙古農業大學進行封閉管理,輔導員馬上入駐宿舍樓。情況緊急,不容猶豫。作為學院副書記的李豔第一時間報名,并做好了入駐準備。她和其他輔導員一起堅守在1.1萬餘名學生的校區,深入宿舍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情況,進行校園巡查,督促學生戴口罩,引導學生認清當前疫情發展的嚴峻形勢,及時解決學生的困難和訴求。

學校封閉以來,她每天溝通不止,電話不斷,有時忙到一天隻吃一桶泡面充饑,每天隻能保證幾個小時的睡眠。學生多、管理難度大,她嗓子喊啞了,臉頰嚴重曬傷。本來有染發習慣的她,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繁忙,加之全校靜默管理,已無暇顧及蔓延開來的白發。

03你的樣子,給了我力量
“同學們,做核酸了”“同學們,取餐啦”“同學們,收取抗原檢測試劑啦”“同學們,請佩戴好口罩”……這可能是疫情發生以來内蒙古工業大學輔導員馮靜說的最多的幾句話。疫情防控期間,總能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輔導員穿梭在學生公寓的各個樓層之間,搬運物資、配送餐食、組織核酸、統計信息、發放口罩、托運垃圾……除了要守護駐樓公寓816名同學的安全,還要掌握學院2385名本科生的健康狀況,完成學生每日信息報送、困難生認定、獎助學金評定、重點關注學生摸排、突發情況處理等工作。疲憊的時候,她始終堅信,隻有自己充滿活力,才能讓學生們更加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她用親身行動感染周圍的同學加入志願服務隊伍,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4在哪咱都不怕,有老師在

當聽到呼和浩特市第一例陽性确診病例的消息時,職業的敏感性讓内蒙古醫科大學輔導員曹立志預判到形勢緊迫,校園内還有本科生、研究生、規培學員等近3000名學生需要他守護。學生們會有怎樣的需求?又該如何做好他們的保障工作?他第一時間入校,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動請纓參與學生管理工作,吃在學校、睡在辦公室。他安撫在校學生的情緒,對重點學生實施網格化管理,及時配發物資,他告訴學生們:“在哪咱都不怕,有老師在呢!”
05落實落地就是做好繡花功夫

新一輪疫情來勢洶洶,内蒙古财經大學輔導員李小飛暫别了親人,進駐學生公寓,紮根抗疫一線。他深知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是抗疫工作的基礎,是指令落實的保障。于是,他逐間走訪寝室,與寝室長交流,核對床頭卡,把繡花的功夫用在了數據核查上。夜深人靜的時候,輔導員功能室的燈依然亮着,他一邊盯着手機屏幕,查看各班的人員統計情況,一邊在本子上書寫、勾畫。為了完成好核酸檢測任務,他每天晚上都組織志願者複盤當日情形,一遍又一遍的優化方案,保證第二天的核酸檢測順利進行。靜态管理期間,學生們的思想難免起伏,心理也難免恐慌。他深入班級、寝室、網絡,與學生談心談話,了解學生情緒變化,讓學生們吃下“定心丸”。同時,他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搬在了抗疫一線,利用雲班會、學生志願者座談會、學生黨員交流會等引導學生自治、自管、自助,凝聚起抗“疫”的青春同心圓。
他們隻是全區衆多高校輔導員中普通的一員,像這樣在抗疫一線堅守的輔導員還有許許多多,無數個他們彙聚成了平凡又偉大的抗疫故事,用親身行動堅守抗疫一線,踐行使命擔當。緻敬,默默付出的你!